2022年第9期《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刊发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冯志礼署名文章:《发挥廉洁教育基础作用 推进“清廉云南”建设》。
全文如下
↓↓↓
廉洁教育是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的“免疫工程”,是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社会清朗的重要举措。云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要求特别是《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以“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清醒,发挥廉洁教育基础作用,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推动云南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助推云南政治生态的修复、净化、建设,让山清水秀的“七彩云南”成为风清气正的“清廉云南”。
充分认识开展廉洁教育的重大意义
加强廉洁教育是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坚定意志,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成效之大有目共睹,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全党全社会廉洁价值理念不断弘扬。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四个任重道远”的科学判断警示我们,腐败是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存量还未清底,增量仍有发生。因此要想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发展环境,还需要久久为功的廉洁教育和廉洁文化培育过程。
加强廉洁教育是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从近年来查处的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看,一些地方和单位党组织不重视廉洁教育,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思想根基不牢,抵制腐败思想自觉不强,就容易抵御不住各种诱惑的冲击,导致防线决堤,最终走向犯错误乃至犯罪的深渊。一体推进“三不”,“不想”是根本,要靠理想信念教育,靠提高党性觉悟,靠涵养廉洁文化,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充分发挥廉洁教育的励志、教化、警示、内醒、昭示功能,多做一些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形成高质量的初心,长期坚持下去,习惯成自然,就会自觉远离底线,不犯大错甚至不再犯错,党的执政能力才会增强,滋生腐败的土壤才会逐步减少。
加强廉洁教育是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的有效手段。政治生态好,人人受其益、受其惠;政治生态不好,人人受其害、受其辱。风清气正既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出的明确的政治要求和道德要求,又是我们做人行事的操守准则和价值尺度,更是需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精心营造的整体氛围。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需要廉洁教育“土壤”来滋养和支撑,让党员干部把思想、认识、教训、警醒转化为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的具体行动和工作实践。抓紧抓实抓好廉洁教育,有利于推动各级党组织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教育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任何时候都要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土壤。
当前开展廉洁教育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廉洁教育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深耕细作,综合施治。从云南看,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站位不够高。有的没有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廉洁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没有从一体推进“三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重要支撑的战略考量来把握廉洁教育的内涵要义。二是与地方、行业、部门修复净化政治生态结合不够紧密。一些发案地方、行业、部门将“三不”作为三个阶段或环节割裂开来,没有完全把廉洁教育嵌入一体推进“三不”中,在发挥“三个效果”、提升治理效能、修复净化政治生态上还有差距。三是载体不够多样、内容不够丰富。一些地方缺乏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创新方式方法不多,教育形式单一,存在廉洁教育“一锅煮”、基层教育有盲区、正向激励教育偏少的问题,在增强廉洁教育精准性上下功夫不足。
把廉洁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
坚持把廉洁教育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注重在反腐败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廉洁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强化形势教育、强化纪法意识、强化警示震慑、强化示范引领和注重家风教育,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廉洁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把廉洁要求贯穿日常教育管理监督之中,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既注重反面警示震慑,也注重正向激励引导,坚持思想教育、政策感化、纪法威慑相结合,分领域分行业分系统分层次精准开展廉洁教育,通过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化熏陶,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坚持在“三不”一体推进的“通篇文章”中谋划推进廉洁教育。坚持把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协助职责统筹起来,把廉洁教育与净化政治生态、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担当作为结合起来,系统化“盾构式”整体谋划推进查办案件、健全制度、强化监督、教育警示等全链条工作。坚决防止审查调查中的“惩办主义”倾向,在着手审查调查时就统筹考虑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健全办案和监督相互贯通的工作机制,在监督执纪问责日常工作中,始终把调查、处理、教育、整改、建制统一起来,聚焦案件查办发现监管漏洞,促进制度机制建立完善。结合发生的重大案件,安排专案组在当地召开干部大会,现场播放主要涉案人员忏悔视频,敦促相关党员干部主动说明情况、说清问题,并同步开展“政治关爱”谈话。用好用足案件资源,近年来,云南制作播出《政治掮客苏洪波》《清流毒——云南在行动》等警示片,坚持把以案促改贯穿于警示教育和家风教育常态化的始终。针对案件教训,规范并用好纪检监察建议,建立跟踪反馈等机制,强化跟踪督促,确保整改效果,引导社会关注点从案件的“案值多少”“官职大小”等转向案件自身的“价值”,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净化一域,实现优化政治生态、改善治理效能的目的。
坚持积极探索廉洁教育的有效载体和具体方法,推进“清廉云南”建设。充分发挥廉洁教育基础作用,落脚点要放在政治生态建设、全社会清廉建设、党员干部队伍清廉素质建设上。实施清廉建设系列行动,督促推动各级党组织健全主抓直管机制,在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中同步深化“清廉云南”建设。通过集成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规则等要素,推进清廉机关、清廉企业、清廉村居等重点“清廉单元”建设,示范带动“清廉云南”建设全域推进。结合“数字云南”建设,创新载体手段,坚持多彩表达,建设网上廉洁文化展馆,编写《党的六项纪律知与行》《监察法知与行》《云南少数民族廉洁文化知与践》《典型案例知与警》系列通俗化、大众化“清廉云南”建设口袋书,营造崇廉尚廉的浓厚氛围。认真开展以“小”见严纠“四风”、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小切口”整治民生领域问题和澄清正名激励担当作为等专项行动,推动“清廉云南”建设迭代升级,不断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发展生态、自然生态,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通过清廉建设,让廉洁理念措施覆盖各行各业,让廉洁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将廉洁教育贯穿依规依纪依法行使权力始终。党中央强化纪检监察机关职权、赋予纪检监察机关权力,目的是更好地反腐败,一旦出现执纪违纪、执法违法的问题,不仅损害党的形象、透支党的信用,也会毁掉党中央设计的自我监督体制,进而对整个制度造成颠覆性影响。必须充分认识纪检监察机关行使公权力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自我革命精神,通过健全学纪学法制度,开设道德讲堂,打造纪检监察特色文化长廊,持续开展“正风肃纪、塑形铸魂、打造铁军”等专题教育,强化廉洁教育,加大严管严治、自我净化力度,引导督促纪检监察干部增强法治意识、常规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严格依规依纪依法行使权力,当好“清廉云南”建设的示范者和排头兵。